人员密集场所可燃易燃物多、用火用电量大、人员流动频繁,诱发火灾的系数极高,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为此,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紧密结合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开展综合治理,从实从严从广全面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控工作。
从实落措、协同治理,深化责任体系。支队结合当前严峻的安全形势,分析研判辖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推动行业部门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加大所属行业领域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力度,厘清职责边界、强化协同治理、规范安全行为,并通过致函提醒、约谈警示、政府督办、追责问责等方式,推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同时,支队督促人员密集场所明确并逐级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从消防安全角度对上至单位主要领导,下至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工作行为都要进行严格规定,从而使消防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形成“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消防自主管理工作机制。
从严整治、肃清火患,深化精准防控。支队积极联合应急、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回头复查等方式对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摸排,逐一分类登记、开展风险评估、更新风险底数,全面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形成对火灾隐患的全天候防控。同时,针对发现的火灾隐患,支队制定整改措施、细化整改步骤、明确整改时限,对一时难以消除的采取查封、关停等手段,做到反复抓,抓反复,防止只查不改、死灰复燃等现象,并充分发挥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操作值班人员、消防安全巡检人员的作用,实施岗位员工自查、保安人员巡逻、安全部门专查、单位组织联查的措施,确保动态隐患随时消除,静态隐患归零见底。
从广造势、丰富载体,深化普及模式。支队组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及工作人员等,采取集中授课、培训观摩、实操实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消防安全“明白人”,并广泛采集联系方式、工作岗位等基础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队伍实时动态管理,开展消防重点工作提示,建立完善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实现消防常识“人人知、人人熟、人人掌握”。同时,支队通过创新宣传机制、丰富消防宣传载体,组织宣传员、志愿者、网格员等力量深入辖区人员密集场所多层次、互动式、入户式的精准宣传,并以引导群众重视消防安全、时刻保持防火安全意识为出发点,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不断加大力度和密度,广泛宣传消防法规、防灭火及逃生自救常识,形成“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