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消防安全工作涉及领域多、波及范围广、责任链条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对标对表“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体高效”的目标,以责任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效为抓手,着力破解末端延伸不到位、整改落实不闭环、力量配备不足够等问题,实现“最先一公里”安全预防,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化解,持续推动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化。
条抓块统,以“一线落地”打通治理末梢。支队积极推动各镇乡街道及部门完善基层治理中各类主体的权责边界,细化基层末端消防组织建设、消防监管职责、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推动风险防范向源头延伸、向乡镇(社区)延伸、向危险源延伸,把基层消防治理机构法定化、工作具体化、责任明晰化,确保有组织、有制度、有考核,形成“责任清晰、管理精细、治理常态、队伍专业”的基层消防治理体系。同时,支队持续推动基层消防安全工作深度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整体嵌入“平安法治”模块,全面梳理消防安全管理对象,按照分层分级分类原则将日常隐患巡查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推动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在“141”平台中全量贯通,完善联防联治、隐患处理、联席会议、宣传教育等工作制度,推动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各项工作任务和强化措施在一线落地,实现基层治理由“条线化”向“整体化”转变。
攻坚破难,以“靶向施策”打通隐患痼疾。支队紧盯基层末端火灾防控薄弱环节,紧密结合电动自行车、养老服务机构、打通生命通道、沿街店铺等专项行动,按照场所规模、生产经营类型、火灾风险等级等基础情况对单位实施分级监管,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切实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岗位、落实到各个环节,力争做到“行动任务无缺项、责任落实无空档、排查整治无盲区”。同时,支队全力推进街道、网格分级分类巡查任务模式,协同相关部门联合做好消防安全防控工作,采取“分片、定点、包干”的形式,定网格、定责任、定专人,构筑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委(社区)为纽带、以消防安全网格员为骨干、以居民家庭为单元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真正实现风险隐患排查关口前移、直达末梢,确保风险早发现、预警早提示、监管早到位。
家至户晓,以“贴近基层”打通全民消防。支队组织开展镇街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综治网格员以及消防工作所人员等开展教育培训,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增强其消防法治观念和安全治理能力,全力培养一批懂消防管理、懂宣传培训、会查改隐患、会组织逃生的基层消防工作“带头人”和“明白人”。同时,支队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文明村镇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普法教育等内容,着眼于消防宣传教育“覆盖率”、消防安全常识“掌握率”,联合消防志愿者、专职队员、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传”、“宣传车巡回”等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经常性消防宣传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全民重视消防、关注消防、学习消防的热情,将“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防灾减灾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