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无障碍阅读

衢州消防支队三项举措全方位筑牢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屏障
2024年 12月 14日 18: 09 信息来源: 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者: 何梅君

  文物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消防安全关系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深远且责任重大。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职能,以三项举措构建全面、系统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多部门协同联动,深度排查火灾隐患。一是构建协同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各地主导构建消防安全管理协同工作机制,联合住建、文旅、公安、乡镇(街道)等多部门资源,形成多部门参与、全方位覆盖的消防安全管理格局;各部门选派专业人员共同组建检查小组,深入辖区内的文物古建筑场所开展深度消防安全排查行动。二是明确隐患排查要点,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检查小组明确将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完整性与运行有效性、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的畅通性、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正常运行、人员值班与巡查制度的严格执行等作为重点排查内容。通过全面排查,督促文物保护单位切实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潜在的火灾隐患。三是多方力量协同排查,确保监管无盲区。各地充分发动政府专职消防队、应急消防站、消防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排查工作细分到各个网格单元。各网格力量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确保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全面覆盖,杜绝监管空白与死角,从源头上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1.jpg

  精准开展宣传教育,强化消防安全意识。一是深入单位组织培训,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各地秉持“检查一家单位、培训一批员工”的工作理念,组织专业消防培训人员深入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涵盖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火灾预防基础知识等多个方面。二是多种培训方式并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培训人员通过真实的火灾案例,深入剖析火灾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增强人员对火灾危害的深刻认识;同时现场讲解并示范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组织开展火灾逃生与应急疏散演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促使文物古建筑相关人员熟练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等应急处置技能。三是多渠道广泛宣传,营造消防安全氛围。各地利用LED显示屏、户外广告屏等多种宣传媒介构建消防安全宣传矩阵,按照统一规划与部署,在这些平台上广泛播放消防公益广告、火灾典型案例视频以及各类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内容;同时组织消防宣传员和志愿者深入文物古建筑景区及周边,向游客、当地居民发放消防安全宣传资料,面对面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氛围。

2.1.jpg

  强化实战演练,提升火灾应对效能。一是结合实际开展演练,检验实战能力。各地依据辖区内文物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布局特点、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模拟灭火疏散演练。演练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战要求设置火灾场景、部署灭火救援力量,全面检验消防力量在应对文物古建筑火灾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与巡防管理,夯实应急救援基础。各地对辖区内的文物古建筑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与分析,全面掌握文物古建筑的重点保护部位、消防设施分布、周边道路水源等关键信息,制定完善的灭火救援应急预案,并将常态化的巡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定期的巡防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影响灭火救援工作的不利因素,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三是指导微型消防站演练,增强协同作战效能。各地根据文物古建筑的特点和潜在火灾风险,设计差异化的演练科目,指导单位微型消防站开展针对性的实战演练;同时增强消防部门与微型消防站之间的协同作战效能,确保在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时,能够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同高效的灭火救援力量,最大程度降低火灾对文物古建筑造成的损害,切实保障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3.jpg

"浙江消防"官方微信

"浙江消防"官方微博

看更多消防新闻,请扫码关注"浙江消防"微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