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质增效,从本质上、源头上提升消防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党委政府主导、行业部门共治、任务清单推进,依托“三个三”深入推进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效筑牢消防安全屏障。
一、坚持“三项措施”,推动防控责任落实体系化。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并第一时间印发行动方案,明确工作措施及各部门工作职责,要求各部门主动对照职责认领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同时发文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明确市政府分管领导、行业部门负责人、县市区政府领导督办责任,并将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纳入市、县(区)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范畴及政府政务督查内容。坚持行业部门共治。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定期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建立信息共享、研究会商、联合执法等机制,不断优化工作模式,增强工作合力。联合市商务局对全市专业市场开展全面排查,形成问题隐患清单,纳入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予以督办。联合教育、市监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检查,加强消防安全日常管理,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安全提示制度。坚持任务清单推进。支队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项办公室,制定计划推进表,细化梳理“任务、举措、责任、时限”清单,明确18项重点目标及完成时限,每月下发下达工作任务,并纳入党政领导消防安全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实行工作任务账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按照任务清单“时间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紧盯“三大行动”,推动隐患排查治理精准化。紧盯“生命通道”不放松。针对全市重点行业“拆窗破网”工作,由支队进行督导,由行业部门开展警示教育,全面摸排情况并及时报送信息,督促单位一律拆除防盗窗(网)。支队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各镇街之间要强化工作联动,协同配合形成整治工作合力,聚焦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拆窗破网”,强化整治措施,探讨工作经验,交流工作方法。紧盯“高危场所”不放松。支队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对全市高风险场所分析研判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市应急局开展危化品企业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聘请专家深入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督导,采取“一厂一策、一企一策”的服务策略,督促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同时组织对全市农贸市场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摸清了现状,形成书面意见建议函告市商务局。紧盯“老旧小区”不放松。支队多次召开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研讨会,听取电动自行车充停点建设情况和困难之处,并对老旧小区门口分散式充电口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同时要求由消防、住建、镇街牵头物业单位、建筑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纳入住宅小区消防安全重要内容,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消防通道和消防车通道划线管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纳入改造项目,并派专员实地指导。
三、结合“三类宣教”,推动消防宣传培训常态化。借力“主流媒体”,宣传队伍形象。支队联合电视台、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聚焦治本攻坚三年专项行动系列工作,刊载三年行动先进做法、工作动态及亮点成效。依托“数码媒体”,播送消防提示。依托消防举报平台、投诉电话,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的违法行为。借助户外电子屏、电视、公众号、抖音等各类媒介高频次播发消防安全提示短片。协调运营商发送消防安全知识提示短信,提高群众消防安全知识知晓率。积极在辖区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通过户外LED显示屏、橱窗、展板、公告栏等平台,播放、张贴消防安全常识和公益广告,时刻提醒广大群众关注消防安全。开展“宣传五进”,全员学习消防。支队积极组织重点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学校师生等万名人员收看消防安全网络直播。以消防宣传“五进”为抓手,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家庭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教育,走进各级党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同时结合活动,联合多部门深入夜市摊位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摊主和市民进行消防知识普及,发放消防知识传单。充分发挥应急科普教育基地预约平台的作用,组织辖区居民、社会单位工作人员等走进辖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以参观、学习、体验的形式,零距离感受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