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宗教场所消防安全系数,切实加强宗教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因地制宜,主动作为,突出三大有效举措,扎实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全力维护宗教领域的安全稳定,坚决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提高站位,周密部署“有速”。提前谋划,高位部署。支队严格按照“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下发文件通知,在全市开展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常态化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各街道(乡镇)、宗教场所和文保单位的负责人进行集中消防安全约谈提醒,安排部署宗教场所和文保单位火灾防控工作。压实责任,联动协同。将民宗领域“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列入年度市对县(市、区)工作考核内容,强化各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召开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对消防安全等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强化市级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统战部门责任,市县各级民宗部门签订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压实各地民宗领域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左右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
全面督查,铁腕除患“有力”。开展联合督查,深化隐患整治。市消防救援支队、市住建局、市民宗局强强联合,抽调各县市区消防、住建部门精干力量,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对各地消防、建筑隐患整改情况开展督查。同时,分组对全市所有县(市、区)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开展工作督查。对已发现的隐患,实行“一患一档”动态管理,第一时间通报至属地,指导制定措施,明确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到位。内部交叉互查,隐患整改回头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县(市、区)之间交叉检查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每次检查场所不少于7处,发现问题可当场指出并向市级民宗部门反馈问题。同时,支队不定期对前期检查过的宗教场所开展火灾隐患“回头看”行动,对个别场所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指导督促,防止已整治的火灾隐患“死灰复燃”。
演练培训,宣传教育“有声”。加强消防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各大队队结合辖区实际和火灾救援特点,积极组织对宗教场所管理单位负责人、微型消防站队员、单位员工等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要求全面了解掌握场所建筑结构、重点部位、消防设施、道路水源等情况,使全体人员熟悉和掌握宗教活动场所建筑火灾的特点,切实提升处置宗教活动场所建筑火灾方面应急处突能力。着眼广宣广传,提高全民意识。结合自身实际,对辖区内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宗教教职人员、管理人员和常住人员,古建筑管理人员,宗教团体人员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宗教活动场所建筑安全和消防安全知识视频培训会,邀请住建、消防等领域专家作业务知识讲解。目前,累计举办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演习41场次,参与宗教届人员2300人次,开展宣讲活动2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