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消防形象,传递消防声音,近年来,温州市平阳县消防救援大队依托“浙南红都”文化特色和地理优势,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平阳消防”影响力,将消防宣传“软实力”转化为火灾预防“硬实力”,切实让消防走入广大群众的生活圈。
构筑“1”个宣传队伍矩阵。发挥好“人人都是宣传员”作用,组建梯次向下、内外联合,直至基层最末端的宣传队伍矩阵。消防队伍先发力。整合消防监督员、消防指战员、“蓝玫瑰”宣传队员、消防志愿者、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成立消防安全宣讲队,深入基层开展消防安全“敲门行动”,打通基层消防宣传“最后一公里”。部门行业凝助力。联合教育部门选聘优秀骨干老师成立消防宣讲团,专兼职指导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排查消防隐患;会同民宗部门组建“宗教人士说消防”队伍,拍摄宗教领域消防知识宣传片并开展专项宣讲活动;联合邮政部门对快递行业开展“消防宣传包裹”进家庭,把每个快递网点变成微型消防宣传站。公益人士强合力。吸纳基层有影响力、热心于消防事业的市民、志愿者、行业代表等人加入宣讲队伍,开展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精准宣传帮扶活动,向农村最末端发力,着力提高特殊群体对消防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创新“3”个宣传服务机制。聚焦宣传服务机制,纵向涵盖各行各业、各类场所,横向覆盖各类人群,提升消防宣传力度。“高标准”构建示范化试点机制。紧扣消防宣传“五进”示范点标准建设,将消防宣传阵地融入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家庭,并对“五进”试点不断提升优化。坚持“双十”试点建设行动,依托消防安全标识粘贴工作,打造不同场所、区域消防宣传试点样板工程,切实将消防宣传工作全面铺开。“瞄精准”构建规范化培训机制。突出“简单、易学、实用”原则,精准明确不同群体消防安全应知应会内容,设计制作各类视频、PPT课件、海报、宣传手册等资料,并对部门、乡镇、社区、村居开展“理论+实操、宣讲+排查”等培训演练活动。“抓成效”构建新媒体宣传机制。制作23期动画版“蓝朋友”科普短视频,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方式将科普知识呈现给公众,拉进消防“蓝朋友”与群众的距离;联合应急部门推出13部针对群众日常生活常见的消防隐患小实验系列短视频,并通过抖音、快手短视频形式向群众广泛普及。
打造“N”个特色宣传品牌。整合各行各业资源,推动解决消防意识薄弱、宣传阵地单调、宣传内容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创新街电充电宝共享消防知识。借鉴防诈、防毒经验做法,充分依托共享充电宝“量大、面广、点多”的特点,将各类场所消防宣传片、火灾警示教育片等消防宣传内容高度融入共享充电宝显示屏,实施24小时不间断播放宣传。关爱暑期“小候鸟”消防安全教育行动。结合留守儿童、民工子女等暑期安全事故高发的重点群体,连续两年联合县应急管理、交警、电力等多部门及行一社工志愿服务团体开展“守护候鸟,安全一夏”暑期安全教育计划。首批消防主题城乡巴士正式运营。精心设计巴士外立面,定制消防主题城乡巴士,线路不仅覆盖了全县主要干道,还覆盖了偏远山区、农村,使广大群众尤其是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在上车前、乘车中、下车后均能学习到消防知识,全面提升消防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宗教+火焰蓝周边文创作品。聚焦农村信教人群数量多而火灾防范意识薄弱等特点,大队联合民宗部门将宗教文化与消防融合,针对四大宗教领域精心设计制作各类书签、御守、福袋等周边文创作品,助力消防科普宣传教育。借助村社移动微型消防站守护安全。全县村社共配备330辆微型消防三轮车,外立面上设置消防宣传海报、播放设备等内容,各村社消防专职队员借助微型消防三轮车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以点带面地把消防安全知识传递到每家每户。
下一步,大队将持续探索消防宣传新模式,在宣传阵地上扩展空间、在传播手段上增强力度、在品牌打造上提升质量,用好手中的笔杆和镜头,传播消防好故事,着力构建消防宣传全覆盖格局,促进全民消防素质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