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吸取医院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全区医疗机构消防安全工作,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紧抓责任、整治、宣传三大关键点,多维度发力,切实筑牢医疗机构消防安全防线。
多层次压实责任。一是明晰行业监管责任。支队结合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部署,向医疗机构制作发放消防安全工作提示函,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相关要求,同时提请市委市政府带队开展卫健系统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全面营造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规范消防标准体系建设。各大队执法干部多次走访全市各医疗机构,通过组织医疗机构消防安全负责人和管理人学习《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等相关规定,会同医疗机构部署标准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并组织验收,逐步推动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进程。三是强化通报考评推动。镇海、海曙等大队指定专人对接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定期通报消防安全自主管理平台运作情况并及时通报,及时约谈红灯机构,同时,支队主官多次走访市卫健部门开展工作交流,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卫健部门年度目标和考核体系中,作为重要的评先评优指标,坚决杜绝工作敷衍了事、检查不细致等行为发生。
多措施整治隐患。一是加强主职检查。支队结合日常“双随机”检查工作对纳入检查范围的医疗机构进行不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并督改隐患,重点摸排辖区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状况,按照单位名称、地址、基本情况、发现问题、整改措施等内容开展排查,并根据大多数医疗机构营业时间无间断的特殊性,加大错时检查力度,消除8小时之外消防监督的盲点。二是形成整治合力。全力推动建立部门协作、隐患抄告、信息共享等机制,联合卫健、应急管理、街道等部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逐一建立工作台账,按照排查、登记、整改、销号的顺序,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及时抄送机构负责人和卫健部门,共同督促落实闭环管控,同时建议医疗卫生机构委托第三方开展日常巡查排查,逐步提高火患清剿能力。三是推动自改自查。支队及时编制医疗机构消防安全风险检查指南并通过工作群发放至每个医疗机构,及时指导他们开展隐患自查和隐患自改的能力,并督促各医疗机构单位抓实抓牢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狠抓每日防火巡查工作,每日填写防火巡查记录表,并将各类问题汇总逐级上报,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万无一失。
多形式提升意识。一是开展从业人员培训。镇海、江北等大队指派防火业务较强的执法干部专题召开现场会议,针对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人和安全负责人组织面对面跟班实操,面对面跟班学习单位管理和日常巡查,并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对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培训,用集中培训的形式讲解消防基本常识,手把手指导灭火器、水枪水带操作,通过“讲解、示范、体验”一系列过程,激发医护人员对消防的浓厚兴趣,让医护工作人员身临“火灾”现场体验初期火灾扑灭过程。二是突出以赛代训。镇海大队联合区卫健系统于7月3日开展全区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技能大比武,各医疗机构同台竞技,通过理论考试、消控室操作考核、一人两盘65MM水带连接、30米油桶灭火操和两人两袋水带连接操等5个项目的比拼,全面提升医护人员快速处置初期火灾能力和逃生疏散自防自救能力。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支队制作《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检查指导》示范片,在各医疗机构宣传播放,并在各医疗机构发放张贴消防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并通过LED大屏幕24小时滚动播放消防安全标语等手段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宣传氛围,全方位提醒病人及家属注意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