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小火亡人事故,教训十分惨痛,暴露出“九小场所”火灾隐患突出,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高度重视,审时度势,全面分析当前火灾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聚焦“不起火、不亡人、不扩大”三道防线,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抓实抓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力做好“九小场所”火灾防控工作。
一、借势用力,深化火灾防控群防群治。支队在认真吸取全国火灾事故教训基础上,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单位齐抓共管,联动共治。一是加强分析研判。支队找准防控薄弱环节,主动将近期典型火灾教训和辖区风险隐患,向各级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同步提出工作建议,推动政府统筹推进隐患治理。二是加强行业监管。支队协调召开重点行业部门会议,开展约谈提醒,列出任务清单,发放提示函,告知火灾风险、场所隐患等,推动各行业系统开展隐患自查自改,落实防控措施,严格行业监管。三是加强末端防控。在巩固和推动公安派出所排查的基础上,广泛发动街道、居(村)委会、网格员、物业等基层力量,逐个单位、逐个门店、逐家逐户开展走访排查,安全提示、消除隐患,加强防范,确保安全。
二、抓铁有痕,抓实刚性工作举措落地。一是加强严格执法。支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瞄准风险隐患,用足法律手段,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场所违规住人问题。二是加强源头除患。支队联合公安、城管及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劝离违规留宿人员,拆除违规搭建的阁楼、防盗网等,发现一处,拆除一处。三是加强疏堵结合。针对居民自建房楼下生产经营、楼上生活住宿等情况,督促指导通过安装防火门、设置室外楼梯间等形式,使生产、生活完全隔离,同时督促相关建筑配齐消防设施器材,采取安装独立式感烟报警探测器、简易喷淋等物防技防措施,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三、精准施策,推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一是加强日常宣传教育。支队将宣传教育培训纳入日常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与防火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大队监督执法人员每周至少安排半天时间深入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单位自主管理能力。二是加强火灾警示。支队结合今年以来本地发生的有影响的火灾事故,制作火灾案例警示挂图和火灾案例警示教育视频片,在各场所、各平台精准投放,不断深化警示教育成果。三是加强入户宣传。支队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电气火灾、电动自行车火灾等宣传教育,积极发动街道群干、社区民警、物业保安、网格员等人员成立消防志愿服务队伍,上门入户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呼吁广大群众通过“96119”投诉举报身边的火灾安全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形成督促整改火灾隐患的高压态势,让火灾隐患“现出原形”。
四、着眼实战,强化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一是加强装备完好。支队针对季节特点及火灾易发、高发的规律,全面部署开展特殊条件下的体能、技能训练,并不断加强对执勤车辆、个人防护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油电气”的充足供应,使装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处置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二是加强熟悉演练。支队针对乡镇农村、居民小区、沿街门店、仓储物流等场所,结合火灾特点规律,组织消防指战员加强熟悉演练和实战训练,掌握辖区交通道路、消防水源、建筑消防设施等基本情况,从基本情况、火情假设、力量调集、处置程序、综合保障等方面,及时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不断实现训练成果向实战效能的转变,切实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综合作战能力。三是加强联勤联动。支队按照“一处着火,多点调派、联防联动、协同作战”要求,最大限度地打早、打小,强化政府专职消防队、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业务培训、指导、抽点、拉练,提高初期火灾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