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光。防盗和防火,哪个更重要?相信每位市民心里都有自己的考量。
6月7日上午,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上虞区进港路消防救援站举行防盗窗破拆、逃生实验,介绍火灾发生时防盗窗对救援的影响。
实验背景:
此前,在省内外发生的多起居民房火灾中,因事发地安装的防盗窗款式、型号、材质不同,被困人员获救的情况亦不相同。
消防员在消防站的一处平房,分别设置了内嵌式、外凸式等防盗窗进行破拆实验。
实验一: 内嵌式不锈钢防盗窗 逃生自救
考虑普通家庭的实际情况,本次实验配备了多功能扳手、榔头、撬棍等常用家庭工具,并选择了一组最普通的内嵌式不锈钢防盗窗,通过燃放烟雾弹模拟火灾,再分别用不同工具进行逃生自救演示。
“开始。”只听一声令下,烟雾弹的黄色烟雾在房间里弥漫开来,1名身着橙色抢险救援服的消防员,拿起准备好的扳手,在房间内开始对防盗窗进行破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房间早已满是“浓烟”,但消防员却无法扳动防盗窗,期间多次因受不了“浓烟”而拿起准备着的湿毛巾来捂住口鼻。
7分50秒,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负责逃生演示的消防员被要求撤出房间,逃生自救失败。
随后,消防员分别用榔头和撬棍再次进行逃生自救,虽然破拆效果明显提升,但进度较为缓慢。期间,消防员仍因无法忍受房内“浓烟”,多次拿起湿毛巾调整呼吸。
经计时,消防员分别使用榔头2分30秒;使用撬棍1分40秒后,防盗窗才被破开一个长宽约50厘米的口子。“这还是在烟雾弹的情况下进行破拆,要是真的浓烟,吸上几口,中途就可能昏倒过去。”现场消防员补充道。
实验二:外凸式不锈钢防盗窗破拆救援
此次实验,消防员分别在一、二楼外围,对常见的外凸式不锈钢防盗窗进行破拆救援。
起先,实验模拟一楼起火,两名消防员相互配合,1人分别用无齿锯、角磨机、马刀等工具,站在凳子上破拆防盗窗,各用时58秒、98秒和70秒,拆出一个长宽约50厘米的逃生口;另1人站在地上保护他。
“这种1楼的破拆救援是最没难度的,要是再高几层楼的话,破拆难度会大大增加,这也就会相应增加被困人员的危险。”说着,在多名消防员的保护下,1名负责破拆的消防员一手提着无齿锯,一手扶着拉梯,爬到二楼窗口,模拟破拆救援。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拉梯的不稳定性,在二楼破拆要比在一楼地面时难很多。负责破拆的消防员会时不时调整姿势,以确保破拆过程中自身的安全。
经计时,使用无齿锯、角磨机在二楼破拆,用时分别约93秒和132秒,而马刀因为需要更稳定的支点,无法在拉梯上进行破拆作业。
“别看破拆过程看似很顺利,但对于火灾救援,哪怕是多几秒钟,对被困人员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消防员坦言,他们日常训练中的苦练,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节省一两秒钟的救援时间。
实验三:防盗窗逃生口演示
考虑到破拆内嵌式钢筋防盗窗与外凸式不锈钢防盗窗的难度相差不大,第三次实验中,消防员着重对防盗窗逃生口的重要性进行了现场演示。
消防员分别通过床单打结和利用逃生软梯的方式,演示了从2楼防盗窗逃生口逃生的技巧。
“两条床单互相打结后,露出的一头处应再多打一个保护结……”消防员告诉记者,用床单打结时,一定要控制好距离,否则容易在下滑时出现踩空;而每个结头上的保护结,可以防止床单承重后结滑开,出现意外情况。
在利用软梯逃生时,消防员一再强调,软梯必须要固定牢固;逃生人员必须保持冷静,切勿因紧张,导致手脚不协调,从而发生意外。
实验结果:
消防员告诉记者,实际生活中,许多老旧小区安装的防盗窗普遍未设置逃生口,这会阻碍逃生自救和破拆救援,防盗窗容易成为“夺命窗”。希望通过此次实验,呼吁大家重视消防安全,不能只顾着防盗,而忽视防火。
发表日期:2021-6-8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