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无障碍阅读

宁波支队“心系于民”全力构建农村火灾防控体系
2021年 05月 07日 14: 28 信息来源: 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者: 宁波支队 俞佳梦

       切实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防火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遏制和预防农村火灾事故的发生,连日来,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辖区农村消防建设现状,以农村群众安全稳定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创新观念,严格落实多项措施,全面“修复”农村火灾防控安全漏洞,确保农村火灾形势高度稳定。

  尽心履职得“民心”。一是明确责任攻坚克难。支队结合农村消防工作实际,从健全消防安全“责任链”入手,切实把农村夏季防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防火安全措施,形成“三级”网格管理模式,逐级明确和细化工作职责,采取“分片、定点、包干”的网格管理模式、村防火安全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户,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消防安全监管网格。二是加大火灾排查力度。支队结合农村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组成检查小组按照“网格化”划分,定期深入重点乡镇、村组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针对特殊群体火灾多发、死亡率高的情况,建立弱势群体消防工作基础台账,广泛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发动各村组负责人动员本村组居民主动作为,对本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家庭上门指导火灾预防和隐患整改,全力消除火灾隐患。三是开展隐患自纠自查。针对农村地域广、区域跨度大、消防力量不足的情况,推动乡镇消防专员和村干部、工作人员建立消防巡查队,加强常态化防火巡查、检查,并定期督促村民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纠,切实做到隐患提前预防,及时消除。

  热心宣传长“民识”。一是入户走访宣传。针对农村群众消防意识较为淡薄的客观形势,消防宣传人员积极联合志愿者、村委会人员,深入群众家中,为村民“送”去防火小常识、消防法律法规、及消防技能,同时,定期组织村民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消防模拟逃生演练,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消防自救能力。二是打造宣传阵地。支队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录制消防安全提示语,通过农村“大喇叭”或手持喇叭,以广播的形式定时播放家庭防火小常识,向村民讲解如何预防电气火灾、油锅火灾和基本的扑救方法。同时,不断强化各村文化礼堂、宣传专栏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积极打造农村消防知识“墙头文化”,真正让消防安全渗透到村民的意识中。三是网络媒体助阵。利用led屏滚动插播消防安全提示字幕和公益广告,定期曝光消防违法行为,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同时依托支队微信,向目标人群推送相关农村防火知识,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消防宣传,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严格战备保“民安”。一是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支队结合农村实情,因地制宜,统筹推动村级、社区微型消防站、乡镇专职队、志愿消防队伍建设,解决和弥补消防队伍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构建农村消防工作“专管成线、群防成网、纵横交叉”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全方位加固农村消防安全保护屏障。二是强化消防水源建设。支队协调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有关行业部门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并同步实施,组织制定乡村消防专项规划,从源头上消除农村消防安全建设空白。三是建设区域联防机制。支队立足“整合资源、协同应对”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区域联防体系建设,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一旦邻村发生火灾,附近村庄可立即调集专职消防队、志愿队等多种力量及时赶到协助救火,形成指挥统一、反应迅速、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区域联防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浙江消防"官方微信

"浙江消防"官方微博

看更多消防新闻,请扫码关注"浙江消防"微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