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无障碍阅读

宁波消防实验:电瓶智能充电柜能否成破题“钥匙”?
2021年 11月 21日 14: 55 信息来源: 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者: 宁波支队 郑方园/林肃方

  为了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各类安全风险,从11月15日起至12月31日止,我省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领域专项执法行动。其中在消防安全领域,违规充电行为就是打击重点之一。严打同时也需要有效疏导。为此,今天上午,北仑消防做了一个与电瓶智能充电柜有关的火灾实验,希望找出一把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的新“钥匙”。

  这次实验在北仑消防救援大队戚家山站举行,模拟的是电动自行车充电过度,导致电瓶自燃。首先,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实验人员给空地上充满电的电瓶继续充电。仅十多秒后,电瓶就冒出了呛人的黑烟;约一分钟后,火苗出现并且烟气弥漫;约三分钟后,电池发生燃爆……

01.jpg

  “根据我们现场获取的数据:电瓶起火的瞬间,火焰温度达到130℃以上;30秒后就升至310℃,周边室温也迅速超过120℃,此时产生的浓烟可以覆盖一个密闭房间;3分30秒以后,火焰温度超过1000℃。”实验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电动自行车普及,与它有关的火灾事故也越来越普遍。据消防救援局统计,截至今年7月20日,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6462起。从起火原因看,电气故障是主要原因,而电瓶故障又是导致电气火灾的根本原因。

  实验数据获取完毕后,电瓶智能充电柜的测试开始。放入多组电瓶并通电,关上柜门;没过一会,浓烟就从缝隙中露了出来;随着时间流逝,刺鼻的黑烟越来越大,同时柜子里不断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实验人员打开其中一个柜门,里面的电瓶正在燃烧并伴随有爆炸。另一个充电柜情况相对较好,它发现异样后就发出了警报,随后内部保护装置启动,出水将火熄没。

02.jpg

  “从实验结果来看,智能充电柜在防止火势蔓延方面较为有效,但烟气扩散问题依然解决不了。”北仑消防相关负责人说,之所以要做这个实验,也与他们之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有关。

  “我们在一些外卖服务站看到了它,然后站点负责人就和我们说了它的作用,觉得有必要验证一下。”该负责人说,外卖小哥每天要骑车来回跑,单个电瓶显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所以,“共享电瓶”几乎成为了行业标准——将没电的电瓶放到站点内充电,换上新的重新出发!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个安全隐患:简易的充电装置,满地的电瓶,只要有一个出现问题,必然会引燃一大片。再加上外卖站点多位于居民区,火势起来会殃及池鱼。“总体来说,电瓶放置于智能充电柜,相比露天充电,安全性会高一点。”该负责人建议有条件的外卖站点尽可能配备智能充电柜,将消防安全级别提升一下。

  当然也要指出的是,因为智能充电柜目前是一个新事物,也存在各种问题,从实验就可以看出,阻燃阻爆效果各有侧重。同时,智能充电柜的安装位置、通电方式等也有可能成为新的火灾隐患点。因此,消防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行业标准,为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03.jpg


"浙江消防"官方微信

"浙江消防"官方微博

看更多消防新闻,请扫码关注"浙江消防"微信、微博